- 保護視力色:
- 發稿日期:2011-9-3 http://www.wyfm1053.com 【打印文章】【字號 大 中 小】【關閉窗口】
- 【搜索關鍵詞】:汽車研究報告 投資策略 汽車市場分析 發展前景 競爭調研 趨勢預測
- 中研網訊:
-
- 2011-2015年中國越野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資
- 《2011-2015年中國越野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資盈利預測報告》根據中國越野汽車行業發
- 2011-2015年中國中型越野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
- 《2011-2015年中國中型越野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資盈利預測報告》根據中國中型越野汽
- 2011-2015年中國小型越野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
- 《2011-2015年中國小型越野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資盈利預測報告》根據中國小型越野汽
- 2011-2015年中國自卸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資
- 《2011-2015年中國自卸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資盈利預測報告》根據中國自卸汽車行業發
- 更多相關研究報告>>
8月25日,長城汽車以“世界的長城、全球的哈弗”啟動天津新基地,并邀請諸多國際經銷商上演“人墻秀”。憑海臨風的天津基地,將成為長城的CKD/KD件生產,以及出口物流生產基地。
再往前兩天,被吉利汽車收購一年的沃爾沃轎車,在北京首發“以人為尊”的新品牌戰略,這個著名豪華車公司,不斷強調其是中國擁有的第一個全球性豪華車品牌,“為定位品牌,連明代家具都研究了”。
不得不說,歷史具有驚人的縮影能力。上面三個片段,可以折射出入世10年來,中國汽車企業國際化戰略的演變,從“游擊戰”到建立國際基地實施“陣地戰”,到鋪建國際營銷網絡,以及到對國際車企實施大手筆收購。這條10年的軌跡,還有更多故事。
軌跡:10年汽車出口一波三折
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,今年前7個月,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45.44萬輛,比上年同期增長57.3%。按照這一水平測算,今年汽車出口量能夠達到90萬輛左右。而在入世后的2002年,整車出口量僅為2萬輛,因此十年間汽車出口量至少增長40倍。
有關數據顯示,2001年底中國加入WTO以來,中國汽車出口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。
在2002年到2007年的第一階段,汽車出口持續快速增長,整車出口基本上以一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長。2002年開始,出口汽車整車從2萬輛、4.8萬輛、7.8萬輛、17.2萬輛到34.3萬輛快速上升,2007年已達到61.3萬輛。在2003年,由上海大眾生產的600輛國內首款右置方向盤三廂POLO轎車出口澳大利亞,這是中國生產的轎車首次批量出口發達國家。
到2008年,受金融危機的沖擊,從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一直持續到2009年,中國汽車出口出現了快速下滑,整車出口連續15個月出現負增長。2008年我國累計出口汽車64.4萬輛,價值88.8億美元,比上年分別增長9.4%和32.5%,增速分別回落76.2個100個百分點。2009年出口整車及各類底盤更只有37萬臺,只相當于2006年的水平。
在此期間,國家有關部委推出了“汽車出口戰略”,首次明確“到2015年,汽車和零部件出口達到850億美元,年均增長約20%;到2020年實現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額占世界汽車產品貿易總額10%”的戰略目標,并明確提出加快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等意見。
形勢到了2010年才得到扭轉。近兩年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逐步恢復,中國汽車出口出現了快速回升。2010年,汽車整車共出口56.62萬輛,同比增長53.17%;其中出口轎車18萬輛,轎車出口已經占到我國整車出口數量的近三分之一。自主品牌在我國汽車出口中占主導地位。
轉變:從“游擊戰”到“陣地戰”
10年間,汽車出口完成的另一個轉變是從“游擊戰”到“陣地戰”,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后,海外建廠成為車企新戰略。
2006年3月,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建設的KD組裝廠成為首家在海外開展組裝業務的中國企業。近年來,長城汽車在俄羅斯、伊朗、埃及、塞內加爾、菲律賓、埃塞俄比亞、斯里蘭卡、蘇丹等國與當地合作伙伴建立了KD組裝廠,目前海外KD組裝廠已達到12家。長城汽車預計,到2015年,海外KD組裝廠將達到24家,設計年產能將達50萬輛。
出口量最大的奇瑞汽車也迅速推進海外建廠。今年7月,奇瑞獨資建設的巴西工廠開工,總投資達到了4億美元,成為奇瑞海外擴張的又一大手筆。奇瑞從2001年首次通過整車出口走出國門開始,到目前在俄羅斯、埃及等十五個國家和地區建成了16個生產基地,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000多家銷售服務網點,累計出口量已超越50萬輛,奇瑞實現了從“走出去”到“走進去”的轉變。
在走向全球市場的過程中,奇瑞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國際化戰略思路,通過與國際資本與技術的多種合作途徑,不斷推進海外市場的本土化進程,實現了從研發、生產、銷售一直到售后服務的全價值鏈,實現了植根全球市場的目標。
但權威研究報告指出,由于出口量小,目前大多數汽車企業沒有自己主導的營銷網絡,而是依靠海外代理商,在海外并沒有完善的銷售和售后服務體系。貿易進入模式仍是我國汽車企業國際化的主要模式,在我國汽車產品的出口中,一般貿易仍然占據主導地位,只有奇瑞、長城、東風等少數汽車企業采用契約與投資模式。
癥結:未形成強勢品牌
有研究報告認為,入世10年中國汽車出口形成的主要特點是:汽車零部件出口額大于整車出口額,出口貢獻度最大;自主品牌汽車占汽車出口的主導地位,合資品牌汽車出口很少;轎車出口已經占我國整車出口數量的近三分之一,出口產品檔次也有所提升;整車出口市場集中在東南亞、非洲和中東地區,汽車出口尚未形成強勢品牌。
而另一個未被總結的特點則是,在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背景下,汽車出口量占汽車產量的比例卻居于全球最末位。
“世界上沒有一家像我們這樣銷量超過300萬輛的公司,出口量卻如此之少。”上汽董事長胡茂元曾如此感嘆,這實際上也是國內車企大佬們的共同心聲。上汽確定“2015年我們的產銷目標是600萬輛。其中,80萬輛在海外生產,520萬輛在國內生產。”
這顯然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目標。
統計數據顯示,2010年我國汽車總產量已達1826萬輛,蟬聯全球第一,其中出口量約54萬輛。中國汽車出口量僅占總產量的2.98%。這個比重在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國中處于最低水平,甚至不及印度、巴西等其他金磚國家。
相比之下,德國2010年汽車出口量約424萬輛,占產量的76.29%。日本2010年出口量近500萬輛。韓國2010全年的出口量為277萬輛。2010年全年泰國汽車出口量約為90萬輛,2011年有望突破100萬輛。
同屬金磚四國的印度,近年來出口量也持續增長,即使在金融危機期也未出現下滑。至2009-10財年(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),該國出口量已達180萬輛,同比增長17.90%。該國重工業部官員曾預測,2010-11財年印度汽車出口量將再增10%-15%。印度汽車出口量占其總產量的比重已由2003-04財年的6.63%逐漸升至2009-10財年的12.84%。
巴西汽車出口量雖不及印度,但其在產量中的占比高于印度,更高于中國。2008至2010年,巴西汽車出口量分別為73萬輛、46萬輛和77萬輛,分別占產量的23%、15%和21%。
金磚四國中,只有俄羅斯的汽車出口量低于中國。從2007-2009年,該國汽車出口量持續下滑,分別為約18萬輛、16萬輛和5萬輛,其在該國總產量中的比重也由約11%降至9%,并在2009年進一步降至7.5%,但仍高于同期中國出口量在產量中的占比。
中國出口量最大的車企是奇瑞汽車,2010年為9.2萬輛,也僅占其全年68.2萬輛銷量的13.5%。
不僅如此,目前中國汽車出口仍處于初期階段。整車出口市場集中在東南亞、非洲和中東地區,出口主力車型相對低端的2010年,出口汽車平均價格僅為1.23萬美元,而同期進口汽車平均價格為3.77萬美元。另外,入世以來,中國汽車出口并沒有形成自己的強勢品牌。
趨勢:合資出口與海外并購方興未艾
而在入世的10年間,中國車企的國際戰略除了自主品牌出口之外,也實現了在中國生產的國際品牌汽車的出口,未來合資公司產品可望加大出口,從而擴大出口量規模。另外,在金融危機之后,國內車企也成功實施了多個海外并購案例,甚至成為國際沒落汽車貴族的救世主。
去年10月21日,隨著第一批雪佛蘭新賽歐從煙臺港裝船起運遠赴南美和北非,在中國本土研發的國際品牌家轎由此首度走出國門,參與國際市場競爭。從中國制造的國際品牌轎車出口,到完全由本土研發的國際品牌轎車出口,完成了國產轎車出口歷史上的一次跨越。
此次新賽歐出口,不僅完成了上海通用出口業務的嬗變,使之作為通用和上汽全球出口基地的趨勢愈發明朗,而且以出口國際品牌產品的形式,為輸出汽車的中國制造和中國研發添磚加瓦。因此是中國汽車出口的又一次突破。
在中國造國際品牌汽車出口方面,本田汽車在廣州的基地從2005年開始即已向發達國家輸出JAZZ。類似出口基地的存在,顯示中國制造水平完全能夠滿足國際市場要求。而金融危機之后,中國成為全球汽車業新中心,國際巨頭紛紛注入大量資源,除加速開拓國內市場外,包括標致雪鐵龍、福特和通用等,都有讓中國成為出口基地的計劃。
更重要的突破來自上汽通用五菱。在通用汽車和上汽集團聯手建立印度公司之后,雙方參股的上汽通用五菱成為實施印度戰略的前鋒。而和以往的出口模式完全不同的是,上汽通用五菱主要向印度公司輸出技術、產品、人才和管理經營模式,能夠向印度公司收取技術轉讓費以及管理人員輸出費用,這對國內汽車合資公司來說,是一次全新的突破。
在國際并購方面,10年間發生的案例主要有上汽收購控股韓國雙龍汽車、吉利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、京西重工收購德爾福業務等。中國車企國際并購在金融危機之后集中推進,2009年,京西重工成功收購美國德爾福的減振和制動業務,最終的收購價格接近9000萬美元,最大的一個中國海外汽車零部件海外并購案。而吉利以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則最為轟動,這也是中國首次擁有了全球性的豪華車品牌。
- 與【中國汽車產業出口現狀及轉變分析】相關報告
- 2011-2015年中國越野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資盈
- 2011-2015年中國中型越野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
- 2011-2015年中國小型越野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
- 2011-2015年中國自卸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資盈
- 2011-2015年中國重型自卸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
- 2011-2015年中國中型自卸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
- 2011-2015年中國輕型自卸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
- 2011-2015年中國牽引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資盈
- 2011-2015年中國半掛牽引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
- 2011-2015年中國公共汽車行業市場深度剖析及投資盈
- 行業經濟
- 乘用車企業及產品或將實施行業準入概述
- 十二五將實施積極的汽車進口促進戰略簡析
- 2011年車企銷售目標微增10%及原因點評
- 2011年上半年陜西省汽車出口情況分析
- 汽車行業景氣指數連續四個季度下滑簡述
- 商用車行業業績及歐系輕客市場對比分析
- 2011年上半年摩托車生產企業經濟效益簡述
- 香港航空開通重慶航班及票價調查情況
- 2011年柳州機場機遇發展及客運量調查情況
- 2011年國內航空煤油出廠價下調統計情況
- 深度分析
- 中國汽車產業出口現狀及轉變分析
- 中國汽車行業七年滄桑巨變盤點
- 汽車市場降溫及制造商應對策略簡析
- 國內主流車企十二五規劃大盤點
- 2011年汽車零部件企業集群上市情況分析
- 國內船舶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突圍路探尋
- 2011年我國汽車金融公司發展盈利情況分析
- 目前市場低迷對商用車行業的利弊分析
- 2011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長情況調查分析
- 中國汽車走出去加速布局海外市場分析
- 經濟指標
- 2011年1-7月云南汽車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
- 2011年1-7月陜西汽車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
- 2011年1-7月甘肅汽車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
- 2011年1-7月青海汽車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
- 2011年1-7月新疆汽車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
- 2011年1-7月北京汽車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
- 2011年1-5月新疆汽車制造主要經濟指標
- 2011年1-5月山東汽車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
- 2011年1-5月福建汽車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
- 2011年1-5月安徽汽車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
- 國際市場
- 2011年全日本航空成立廉價航空公司預測情況
- 巴西航空超大型世襲公務機獲中國民用航空合格證書情
- 2011年愛琴航空全年虧損預測情況
- 2011年道依茨一汽大柴獲得印度T3階段排放認證調查
- 2011年7-12月份日本汽車業面臨零部件緊缺情況預測
- 2011年全球制造業放緩調查分析
- 2011全球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統計情況分析
- 2011年越南內排國際機場開工預測情況
- 2011年澳洲航空在亞洲投資建立新公司調查情況分析
- 2011年7月份美國汽車需求反彈調查情況
- 企業情報
- 2011年中國國航再獲投資調查分析
- 2011年1-6月份廣汽凈利潤下滑情況
- 2011年南方航空再購波音貨機調查分析
- 2011年天津航空地面服務有限公司掛牌成立調查分析
- 2011年長城汽車IPO獲批情況分析
- 2011年振華物流公開掛牌轉讓股權調查分析
- 2011年長城天津新工廠正式啟動調查情況
- 2011年方大集團成都投資建設基地調查情況
- 2011年海航首架波音天空內飾飛機投入運營預測分析
- 2011年中航重機終止重大資產重組調查分析
中國汽車產業出口現狀及轉變分析

- 贊助廣告